白求恩在灵丘

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从1938年11月由河北阜平来到山西雁北灵丘县杨家庄建立后方医院第一卫生所,到1939年2月离开灵丘,先后在灵丘战斗了近三个月。尽管时间很短暂,然而却留下不少美妙的故事和传说。这里,我们给大家讲讲。

一、“白大夫把心尽到底了”

李玉林原住在灵丘县杨家庄。那时,他右腿膝盖上长了千个碗口大的恶疮。他没钱请医生,一直拖了二年多,疼得地也下不了。

1938年冬天,白求恩同志来到后方医院所在地三灵丘县杨家庄。李玉林知道后,就想让这位外国医生给看看。

白求恩同志来李玉林家一看,见疮直径足有三四寸长,皮肉也溃烂了许多。他心疼地说: “如果早治的话,也不至于发展到这种程度。”接着又安慰道:“不要紧,只要把里边的坏肉取出就好了。下午到手术室那里去,我在那里等着你。”

李玉林被抬到手术室的床上,白求恩同志关切地对李玉林说:“别害怕,不疼,不要紧张。”护士给他打了麻药。白求恩同志用刀切开了“人面疮”,迅速地挤出毒液,取出坏肉,缝合刀口,前后只用了一锅烟功夫。以后,白求恩同志每当检查病房时,总要到李玉林家看看。一进门总是笑嘻嘻地问:“好点了吗?”一次、二次、三次…李玉林实在过意不去了,对白求恩同志说:“您工作很忙,我的腿也好了,您以后不要亲自来了。”白求恩同志说:“老百姓和伤员一样,都是抗日的力量,你的腿不好,我不放心哪!”李玉林腿好以后,逢人就说:“白大夫为响老百姓真把心尽到底了。”

今天,李玉林同志七十多岁了。每当他和社员们学习起《纪念自求恩》一文时,就向人们说:“毛主席这篇光辉著作,字字句句说在咱心窝里。白大夫就是这样高尚的人。我常常在睡梦里也想起他,醒来时,泪珠就落满了枕头。”


讲述人:李玉林
整理:赵成玉 徐德鑫

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白求恩同志来到灵丘县杨家庄。他在昼夜不停的繁忙工作中,挤出休息和睡眠时间为杨家庄一带的许多群众看病。六沙台一个妇女任七子娘,患“老鼠疮”病,就是白求恩同志给治好的。为了感谢白求恩,任七子娘提了一一條鸡蛋、核桃,到杨家庄去看望白大夫。白求恩同志说:“我是八路军,八路军不能随便收老百姓的东西。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八路军的优良传统,我也是八路军的普通战士,所以必须严格遵守。

任七子娘边说边放:“纪律归纪律,可这是俺一-份情啊!昨说您也得收下。”白求恩同志高低不收,任七子娘贵贱要给。最后白大夫拗不过,只好“留下”了。

下午,白求恩同志找了一位护士把篮子里的鸡蛋和核桃又送了回去。任七子娘把篮子揭开一看,很奇怪,里边有一个小纸条,她取出来让护士念了念:“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群众对我拥护又欢迎。”念完,护士笑着说:“这才真是军民鱼水情呐。”随着一阵清脆的笑声,护士跑了出去。任七子娘追到大门外望着护士的背影,眼里滚出了激动的泪花。


讲述人:张东生
整理:赵成玉 徐德新、

三、架起友谊

1938年11月,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率领他的医疗队,翻山越岭,顶风冒雪,由河北阜平来到山西灵丘县的杨家庄,在这里建立了后方医院第一卫生所,不久,又创办了特种外科医院,为这里的伤员和广大群众看病。

当时,杨家庄住满了八路军伤病员。由于村里40多户人家分居在两岸的山坡上,来来往往都得跨一条河沟。一天,白求恩跟随翻译和卫生员老王去查病房。这天,刮着北风,下着雪,天很冷。过河沟的时候,老王一不留心,“扑通”摔了一跤。自求恩赶紧.上前把他拉起来,问:“摔疼了没有?”

“不要紧。”老王回答。

白求恩又问:“天冻地滑,伤员能过去吗?”

“平时伤员过沟也有困难。”

“这是很明显的嘛!”白求恩皱起眉头,向四周扫了一眼,问翻译:“能找到木板吗?”

正好本村民兵李继栓从西岸走过来,问:“要木板干啥?”

白求恩指着河沟对他说:“每天有很多伤员要从这里走过,这里应该架座桥!”

李继栓听说要木板架桥,就自告奋勇地说:“我家有,我拿去。”

白求恩高兴地嘱咐了老王几句,就和翻译查病房去了。

他在完病房回来,早以风停雪住。白求恩见老王和十多个年轻力壮的老乡正搬石头垒桥礅,就笑呵呵地把出诊包放在一边,和大家干起来。白求恩抡起镢头创冻士,一镢一个白印,汗珠儿顺着脸直往下掉。他掏出手绢擦了一把,又甩掉外套去搬石头,还指点着其他人说:“石头应该这样放,木板应该这样搭。”这时人越来越多,搬的搬、拾的抬、垒的垒,这样紧张地千了半天,就把一座简易的木桥架好了。白求恩在桥上来回走了好几趟,感到很结实,他满意地笑了。老乡们看到这座桥感动地说:“白大夫走一步路,也想着咱伤病员啊!”

解放后,当地群众为了纪念这件有意义的事,在原地修建了一座水泥桥,并命名为友谊桥,还用朱红大笔鲜艳地写在桥头上。

这的的确确不是座普普通通的桥,而是白求恩同志用他的鲜血和生命为中加两国人民架起的一座友谊的长桥。


讲述人:张东生
收集整理:赵成玉 徐德新

四、创办“特种外科医院”

白求恩认为,根据“松岩口横范医院”建成不久就被日寇扫酱时全部烧掉的教训,在游击战争的年代里,再不能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医院。因此,白求恩提出把后方医院杨家庄第一卫生所改建成“特种外科医院”。这是一项重大的组织改革,白求恩强调这个新方案的意义:“没有群众参加管理工作将是一项重大的损失。群众参加管理,这就是告诉群众,八路军是人民群众的武装,是人民群众自己的军队。”他草拟了个民主管理医院的计划。医院领导研究后,告诉他说:这个精神很好,符合毛主席的群众路线…

白求恩听了很高兴,“医院委员会”按白求恩的建议成立起来了。党支部书记、村长、群众代表、伤病员代表为委员3村长担任医院的副院长,党支部书记担任医院的副政委。每星期“医院委员会”召集一次会议,总结检查,安排工作。白求恩每次开会都参加。

“特种外科医院”成立后,医院的桌椅用具都是群众凑起来的。手术室、医疗室虽然很简陋,但是经过整理、粉刷、消毒,不亚于五台县松岩口的“模范医院”。原先村里住着300多名伤病员,分散住在老乡家里换药,检查伤员很不方便。后来群众自动将村东的民房全部腾出让给医院。医院还吸收了一部分群众参加护理工作。伤病员换下的衣服、绷带和纱布,由村里的妇救会负责动员妇女洗涤;医院的警卫工作由村里的民兵担任。医院除治疗部队伤病员以外,还免费给群众治病,不但供给药品,连老乡住院期间的饮食都由医院支付。群众亲切地称呼这是“军民医院”。伤员入院时,群众组织慰问队,慰问伤病员,伤病员出院时,军民开联欢大会欢送。为了尽快地帮助医务人员提高临床技术,“特种外科医院”于1939年的1月3日特地举办了实习周,参加实习的同志约有30多人。每天上午,白求恩一边做手术一边教站在手术台两边的实习人员。他边做边讲,说明怎样切开,怎样缝合,手术完毕后,他还叫医生们开十个处方,然后他自己一一修改。下午,他又在一间土房里给实习人员讲课。深夜还在他的卧室里钻研医学和给学员备课。


讲述人:张东生
搜集整理:赵成玉 徐德新

五、晨炼

白求恩十分懂得身体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很注意锻炼身体;来到我国以后,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妆还保持着这种良好的习惯。

1938年6月,白求恩由延安来到五台县,在怀阴住了几天。靠近怀阴的村旁,有一股清澈的溪水,每天大清早,郭玉楼都要领着白求恩大夫去这里洗个澡。虽然已是六月天了,但是五台山区早上的河水还是很冷的,而白求恩却走到河边,脱掉大衣跳了下去。还招呼玉楼也下去洗个澡,玉楼说:“我怕冷。”

白求恩用毛巾搓着胸脯笑着说:“不冷、不冷。”

又是一个大清早,自求恩为了洗澡时方便,他出去时,没有穿长裤和上衣,只穿短裤和大衣。因出去略晚了一点,这时已有几个妇女在河边洗衣裳,她们看见白求恩大夫冲着河边走来,撂下洗着的衣服,拔腿就跑了。玉楼正打算领白求恩换个地方,白求恩却指着跑开的妇女,比划着手势问玉楼:“她们,她们,怎么?”意思是说她们为啥跑开。

玉楼指着白求恩赤着的脚说:“她们还有封建思想,害羞。”

白求恩连忙说:“我们回去,我们回去!

为了尊重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又坚持锻炼身体,从那天以后他就把冷水浴的时间移在每天的傍晚了。

1938年10月下旬,白求恩由五台来到灵丘的杨家庄。杨家庄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白求恩在这里,前前后后生活、战斗了两个多月。

这年的冬天,雁北天气奇寒,滴水成冰。然而,白求恩尽官为抢救伤员而日夜工作,却也总忘不了每天清晨坚持锻炼身体,从不间断。一天,空中飘着雪花,村里的耿芳起个大早去担水。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在村周围的山上活动:伸臂、弯腰、踢腿、跳跃,一会儿跑下沟底,从西山转到东山,然后下到河槽,用石块砸开薄冰,捧起冰水洗脸。耿芳上前关切地问:“白大夫,不冷吗?”白求恩用不熟练的中国话说:“不冷,已经习惯了。”说着。掏出毛巾使劲地擦脸,把脸擦得通红通红的。并且打着手势,热情地讲道:“我们经常爬山,打仗,要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必须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才行1”耿芳点点头,想着:“白大夫为革命而锻炼身体,多么坚强啊!”

一会儿,雪住,云退,一轮红日,越山而出,白求恩披看朝霞,朝气蓬勃地健步回到村里,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战斗。


讲述人:蔺五仁
搜集整理:赵成玉 徐德新

六、诲人不倦

“特种外科医院”在灵丘杨家庄成立了。白求恩同志为了尽快地帮助医务人员提高临床技术,于1939年1月8日特地举办了实习周,参加实习的同志约有30人,大多数是第一、第三军分区和三五九旅卫生部门领导骨千和各后方医院的科主任和医生。经常和白求恩医生交往的方大夫也参加了这次实习。

一天上午,白求恩要给一个伤员做手术,实习人员个个穿起雪白的工作服,站在手术台两边。这时,白求恩指着伤员的大腿说:“必须从这里做离断手术。”

“为啥?”方大夫问。

自求恩同志说:“这里骨头突起,属于粉碎性骨折;看好你来做。”

方大夫伸手做手术,实习人员围上来。方大夫一边做一边问:“这对吗?”

“对!对!再把这里的肌肉、神经、血管切…自求恩同志指着伤处说。

在白求恩同志的指导下,方大夫很快就把手术做完了。接养白求恩同志又给其他伤员做手术。他边做边讲,说明怎样切开,负怎样缝合。手术完毕后,他还叫医生们开了十个处方,然后他大T修改。同时他也开出十个处方,让大家学习、比较,人们看着、听着、做着,感到收获非常大。

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是非常认真而严肃的。在病房里,他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保持肃静,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去,稍有疏电忽,他就不客气地批评。他常说:“病房的工作人员不能将手插在兜里,要将两手伸出来,做随时准备的姿势,这里没有旁观者。”事实确是如此,就连他的翻译也不是手术室里的“旁观者”,而是实干家。每当做手术时,他一身二任既是翻译又是熟练的麻醉师。

白求恩同志忙了一上午。下午他又在一间土房里给实习人员讲课了。所有的人都静静地盘腿坐在炕上,双目盯着一块小黑板,白求恩同志在上面飞快地画出人体骨胳结构图,医务人员全神贯注地听着,沙沙地记着笔记…

夜很深了,北风呼呼地刮着,整个山村都沉睡了,只有白求恩同志那间小楼的窗户上还亮着灯光。


讲述者:杨壮仁
搜集整理:赵成玉 徐德新

七、巧制“芦沟桥”

白求恩闻志根据开展游击战争的实际需要,考虑如何组织一个“战地流动医疗队”。每个“流动医疗队”,计划由十人组成,每个医疗队要带可供一百次外科手术的药品和医疗器材,由两头骡子驮运。他想,这些药品和医疗器材怎么驮运方便呢?有意了。他说:.“我在灵丘下关区的一些村子里,经常见有许多农民使用粪驮子送粪,我仿照这个粪驮子,做它一个药驮子。”于是他就设计起来:材料是用木材制成,样子象一座拱形的桥。桥的顶上,装有外科用的各种夹板。两边桥礅是装药品和器材的两个箱子,打开箱门,里边各有三个抽屉,每个抽屉里又有若千小间隔,象中药铺的药斗子。药品装在里面,牲口走动的时候不管怎么颠动,药瓶子不会打翻和撞碎。桥洞就是牲口背驮的地方。使用的时候,把“桥”从骡子背上卸下来,放在手术室里,再取下两边箱子门,盖在桥顶上,就成了一个“换药台”。这种药驮子使用方便,半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打开安装好,十五分钟就可以收起,适合游击战争的特点。他设计好以后画了一张画样,就和木工一起,反复琢磨赶制成了,并向各部队卫生工作人员作了表演。

参观的人都说:“白大夫的创造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不!”白求恩十分风趣地回答:“这不是我的创造,我是从群众那里‘偷’来的。是群众使用的粪驮子启发了我,我不过是稍微改进一下,把它用到战地医疗方面来就是了。这是我向群众学习的结果。”

白求恩最后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芦沟桥”。

“为啥叫‘芦沟桥’呢?”有的人好奇地问:

白求恩说:“因为它的外形象个桥,另一方面因为是在参加中国抗日战争中设计的,为了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就把它叫做芦沟桥’了。”

大家听了这个有意义的名字都钦佩地笑了,并伸着大姆指说:“真高明啊!”


讲述者:张东生
搜集整理:赵成玉 徐德新

八、“让你帮我治病”

三五九旅卫生部主任方大夫,在河浙村给一个伤员接腿,因为没有夹板,使那个伤员腿骨错位,伤势恶化。白求恩同志发动后,万分心痛伤员,对方大夫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批评。他认为法是一种严重的失职行为,根本不配作一个医生。后来当他了解到方大夫的经历后,就觉得对方大夫的批评过火了,于是,他决定去找方大夫承认自己的“错误”。

那天傍晚,白求恩同志和董翻译骑马从曲回寺回到河浙村。进了村,下了马,白求恩同志直奔方大夫家。他推开门就对方大夫说:“方同志,昨天老童把你怎样由一个不识字的放羊娃,在党和毛主席的教育培养下,刻苦学成了一位外科医生的经历告诉了我。我原来对你太不了解啊!那天对你的批评,缺乏调查研究。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经常用毛主席这话勉励自己,可是往往做不到。”

方大夫说:“你那天批评我很对…”

白求恩同志激动地做着手势说:“我身上有两种病:一种是我的肺病,我已经战胜了。另一种病就是我的坏脾气。我在中国工作九个月了,我已经明白了怎样才能把这种病治好。可是有时候还是发作,那天又犯了。我来向你讲,就是让你帮我治病啊!治不好我的‘思想病’,就会妨碍革命的团结。”

“你批评我,是因为我责任心不强,这是你对革命工作的极輜负责,对伤员的极端的热忱啊!”方大夫感动地说。

白求恩同志和方大夫一直谈到深夜才告辞回家。方大夫送走白求恩同志后,从挎包里掏出白求恩同志的照片,望着白求恩同志那可敬可亲的面孔,心里激荡着崇敬的感情。他想:白求恩同志解剖自己严于解剖别人的革命精神多么可贵啊!还自言着:“我-定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讲述者:贺纯人
搜集整理:赵成玉 徐德新

九、连续作战七昼夜

1988年11月28日的深夜,有七名八路军战士赶着一头驮药的骡子,快速地行进在由杨家庄去黑寺的路上,一个高个子走在最前边。这就是白求恩大夫和他的医疗队。

就在这天傍晚,白求恩同志接到了三五九旅王旅长的亲笔信,说是该部要在黑寺一带歼灭日寇打阻击战。为了有效地配合这次战斗,要求他在两天内务必赶到黑寺前线,实行战地救护。白求恩同志接信后,心急如火,要求马上出发。卫生所的同志们考虑到他已经连续三昼夜没有休息,一定要他明日再动身,并给他解释明日动身也完全来的及。白求恩同志激动地说:“只要我知道前线需要我,我是一刻也不能停留的,医务人员应该战斗在最前线。”他不顾大家的劝阻,硬是连夜出发了。

杨家庄离黑寺一百四五十里地,尽是山路,崎岖不平,非常难走。白求恩同志和他的战友们不顾多日的疲劳,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一天一夜急行军,第二天傍晚就赶到黑寺村。在那里,只利用吃饭的时间休息了一会儿,马上又准备他的战地手术室去了。

11月29日夜间,战斗打响了。我广大指战员怀着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敌人的无比仇恨,迎头痛击侵略者。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炮火连天,硝烟滚滚的火线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工作”着。第二天正午,自求恩同志和医务人员已经不停顿地做了五十多个手术。战斗还在继续着,旅部来了一个同志焦急地问,是否还能收留些伤员。自求恩同志一面做着手术,一面回答:“完全可以。为了使更多的同志伤好归队,我们要拿出十二分的力量来工作。告诉同志们,不彻底消灭日本法西斯,我们决不下火线。”

白求恩同志的忘我精神,大大地鼓舞了我军指战员。日寇的多次疯狂进攻都被我英雄的战士击败了。

白求恩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加拼命,又在火线上连续战斗了两星夜。

12月1日清晨,阳击战胜利结束。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白求恩同志的名字和他连续作战的桃范事迹在晋察冀军民中广泛传颂。


讲述者:杨壮仁
搜集整理:赵成玉 徐德新

十、不要津贴

1938年8月上旬,在五台县松岩口创办了一所“模范医院”。这时,聂司令员收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拍来的一封表示赞许的电报。看过以后,聂司令员让董翻译转给白求恩同志。白求恩大夫接到电报后,高兴地跳了起来,他不知说些什么才好,马上叫董翻译给他念:

“请每月付给白求恩同志一百元…”

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使他很受感动。他立刻给毛主席写了一封回信:

敬爱的毛主席:

来电敬复如下:我谢绝每月百元的津贴。我自己不需要钱,因为衣食一切供给充足…

他来到杨家庄的“特种外科医院”就向组织上提出降低自己生活水平的要求,并且要组织上取消专为他做饭的炊事员。组织上考虑他年老有病和过去的生活习惯,没有接受他的意见。此后,炊事员就常常遭到他的善意的“责难”,不是说菜做得太好了,就是说菜做得太多了。他说:战士只吃五分钱的副食,我只要吃饱能工作就行了。军区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给他每月一百元的边币津贴,他全部赠给医院贴补休养员作营养费。医院给他的水果,他也常常转送给休养员。他常说:“要爱护休养员,不要管我。”


讲述者:杨壮仁
搜集整理:赵成玉 徐德新

十一、废寝忘食干工作

1938年11月11日的黄昏,白求恩同志率领一个医疗队,由阜平来到灵丘河浙村的三五九旅后方卫生部。一进村,他就急忙问卫生部长:“病房在那儿?”

“不远,吃完饭休息一会再去吧!”部长说。

“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白求恩同志严肃认真地说:“离吃饭还有多久?”

“二十分钟。”

“那太久了,先去看病房。

卫生部长还是不答应。白求恩同志说:“时间就是生命,不能再耽搁了。”一摆手就走了出去。

夜已深,天更冷了,白求恩同志挨家挨户地查看病房。对每个伤员的病情,都作了记录。轻者换药,重者做手术。检查中,他忽然发现一个伤员脸色苍白,腿部的伤情非常严重,看来是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白求恩同志激动地说:“这是哪个医生负责?为什么不上夹板?中国共产党交给八路军的不是精良武器,而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锻炼的干部和战士。对于他们,我们必须倍加爱护,宁可自己饿一点,累一点,决不能让伤员受痛苦。”说罢,便大步走向隔壁的一间手术室。那个伤员很快被拾进手术室,白求恩同志迅速地洗了手,解开伤员腿上的绷带,惋惜地对伤员说:“时间太久,要切掉呀,好孩子!”

直到深夜十二点,把全部手术做完,他才回去。刚脱下外衣,又跑回病房,用不熟练的中国话问那些刚动过手术的伤员:“好不好?”伤员们都说:“好!”白求恩同志才放心地回去吃饭了。

吃饭的时候,他对同志们说:“只要伤员告诉我一声好,我就不知该怎么快乐了。”同志们感动地说:“白大夫真是把心全操在伤员身上了。”白求恩同志的一言一行,就是毛主席所表彰的那样:“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讲述者:贺哲人
搜集整理:赵成玉 徐德新

十二、“多一个医生就能多救活几条性命”

1939年10月下旬,晋察冀军区北线的敌人从张家口、宣化、蔚县集聚了两万多兵力,浑源也有敌人一个联队的兵力,配合北线的敌独立第二旅团,向涞源、灵丘一带推进,对军区发起大规模的冬季“大扫荡”。散我双方的部队在涞源西北部耸入云端的摩天岭,展开激烈而又持久的大战。军区卫生部领导考虑到白求恩大夫的安全,说服他留在木佛台、谢子坪一带作轻伤员们的手术,由军区卫生部领导组织三个分区的一部分军医和看护人员上前线作战地救护。可是白求恩大夫知道火线上的伤员比较多,伤情比较重,戒情又紧张,伤员们又不能一时输送下来,就坚决不同意把他留在安全的村子里,他通过翻译转告领导:“多一个医生就能多救活几条性命,我不留下,我一定要去。”当天由军区卫生部组成了包括白求恩大夫的一支战地医疗队赶到摩天岭附近的孙家庄前线时,只听得炮声隆隆、机枪哒哒,日军的飞机不时盘旋在村庄的上空,扔炸弹袭击。手术室就布登在孙家庄村外的一个小庙里,白求恩大夫和其他军医们连夜对伤员进行抢救和医疗手术。第二天下午,突然接到司令部紧急通知:“一股敌人向孙家庄包围,医疗队得马上转移。”这时候,警卫人员从望远镜里望到周围几个山头上,隐隐约约有二三十个敌人鬼鬼票巢地溜下坡来,并且看到几个戴大沿帽子的汉好,手里拿着白旗来回晃动。敢机在这些白旗指挥下,不断地在上空盘旋,寻找目标,疯狂轰炸,几发炮弹落在小庙旁前的空地上,一个跟随医疗队的马夫和两个抬担架的民夫,当时就死于弹片之下。部领导决定让白求恩大夫和一部分伤员尽快收拾,离开这里,手术台上的几个伤员,由玉、孙、方儿位大夫抓紧作。白求恩大夫见手术台上一个年轻的战士刚刚麻醉过去,于是当机立断,拿起手术刀,割开化脓的伤口,神速地做完手术,并包扎妥当。转身递给宫福祥护士两把止血错和一个卷棉子(伤口脓血时用的),留作纪念。


讲述者:陈鹏
整理者:赵成玉 徐德新

十三、白大夫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1938年10月下旬,八路军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一二0师三五九旅王震旅长亲自部署了广灵一灵丘伏击战。28日上午十时,敌人进入我伏击圈。在七一九团团长贺庆积的指挥下,经过激烈的战斗,击毙了日寇第二旅团长常岗宽治。全歼了他的特务大队和辎重部队三百余人,就在这次战斗中,七一九团一营教导员彭清云被子弹打穿了右肘关节,被送到驻灵丘县石矾村三五九旅卫生部前方医院治疗。急救后,于次日民兵们送他到河浙村后方医院第一卫生所找自求恩大夫,不巧白大夫到前方黑寺村去急救伤员去了。医院的同志尽了最大的努力给彭清云进行了治疗。但是,他的伤势仍然一天比一天恶化。这时王震旅长指示:“立即送前方医院找白求恩大夫。”

11月26日,天刚佛晓,卫生所所长李朝选、护士小颜护送彭教导员去前方医院找白求恩。走出离村不远的地方,白求恩骑着一匹茂马来了,民兵们很快又把清云拾回河浙第一卫生所。

在第一卫生所,一场紧张的手术开始了。根据伤员血色素化验缩果,系严重贫血,急需输血后才能动手术。卫生所没有血库,白求恩毅然央定从他身上抽血。大家都知道,他年龄大,工作担子重,伏击战打响后,日以继夜地工作,从前线回来时附为一个大腿骨折的战士献过m。因此,战友们不让他再输血,争着献自己的血,白求恩坚定地说:“来不及验血了,我是0型,万能输血者,赶紧抽,抢救伤员要紧。”说着挽起袖子,让别的同志抽出血来。然后白求恩亲自把针头插进清云的血管…这样,白求恩大夫的鲜血徐徐地流进了清云的身体里,两个民族的血液融合在一起了。

根据清云的伤势,一般地说,应该截肢。为了保全这只曾打死过日军少将常岗宽治的胳膊,决定做接缝血管手术,由于四次血管结扎的失败,不得不截肢。截肢手术是从上午十点一直进行到下午四点,白求恩大夫忍饥受渴达六个小时之久。他还风趣地说:“我是一一挺连发的机关枪,我的责任就是战斗。”

手术结束后的一天深夜,彭清云睁开眼睛一看,白求恩正坐在他的身边,深情地端详着他,顺手取过一杯开水,试试冷热,一勺一勺地喂清云同志。鸡叫头遍的时候,清云又勉强地睁开眼睛,白求恩大夫仍然伏在离他尺把远的桌子上问:“饿吗?想不想喝水?”清云同志含着晶莹的泪珠不安地说:“白大夫,我不饿,你该休息了。”白求恩大夫用听诊器专心地听了听他的心脏。站起来高兴地说:“很好。”接着又专门为清云同志熬了人参汤喝。在当时人参汤是何等珍贵啊!又是难搞到的珍品。清云同志在白求恩大夫精心的治疗护理下,抑制不往自己的感情,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泪水顺着面颊淌着…。

手术后的第八天,白求恩从前线回来看望彭清云。自求恩又亲自检查了他的伤口愈合情况,并换了一次药。面带笑容地说:“你脱离危险期了。”清云感激地含着泪花,向白求恩说:“白大夫,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恩情。”


讲述者:彭清云
整理者:赵成玉 徐德新

十四、巧治痉挛症

有个战士叫张来远,有一次在战斗中,为了尽快歼灭敌人,爬城滑下来,把腿摔着了,不能动,大小便都得人侍候。老张来到卫生所治疗,住在李瑞家。医生托咐李瑞经常给他揉一揉,并用热水敷一敷。两天过去了,仍不见效,医生和李瑞都十分着急。张来运思想上特別紧张,心里越发害怕,认为把腿摔断了,好不了啦。

白求恩同志知道后,马上来看张来运。他仔细地一检查,认为是患了严重的腓肠肌痉挛症。他便跳上炕把他抱起来,面朝上把他扔到铺着麦秸的地上,这样反复了好几次。全家人望着白大夫愣住了。只见白求恩大夫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用手反来复去为张来运推拿。张来运突然从地上爬起来,跑出门去,边跑边喊:“真见效,全好了。”一家人碰到这种情形,有的感谢白大夫,有的夸白大夫,有的很惊奇地“啊”了一声。白求恩同志望着大家笑起来,随后掏出手绢擦了擦头上的汗,对大家说:“他不能走路,是因为摔得使筋肉抽搐,思想太紧张。现在来个反摔跤刺激筋肉就会松弛。”经翻译解释后,大家十分敬佩,都被他那高明的医术所感动。

过了几天,张来运完全恢复了健康,重新奔赴抗日前方,他逢人就说:“白大夫帮我重新扛起枪,消灭日寇狗豺狼!”


搜集整理:赵成玉 徐德新

十五、带头输血

白求恩同志到杨家庄不久,便建议组织一个由医务人员和当地老百姓参加的自愿输血队。但由于许多群众不理解抽血是怎么回事,怕抽了血对生命有危险,不愿参加,输血队一时组织不起来。

正在这时,一个伤员股骨折断,需要做离断手术。但是,议个伤员流血过多,脸色惨白,体温很高,呼吸急促,若不及时输血,就有生命危险。为了抢救阶级兄弟的生命,白求恩同志坚决要求抽自己的血。同志们担心他年纪大,身体弱,都不同意。白求恩同志说:“前方将士为国家民族流血牺牲,我在后方工作,输一点点血有什么不应该!”说着,便拿出抽血器械,命令他的助手说:“快来抽吧,我是‘O型’万能输血者。”说罢,便躺在手术台上,解开上衣,伸出胳臂,加拿大人民的优秀儿子T诺尔曼。自求恩同志的鲜血被抽出来,缓缓地注入了中国人民战士的血管里。国际主义战士的鲜血,使这个战士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白求恩同志为伤员输血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杨家庄,好多老百姓都来看望白大夫。白求恩同志脸色红润,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地对大伙儿说:“抽血并不可怕。看!我不是好好的吗?输血能救活一个战士,胜过打死十个敌人。”人们看到一个外国人为中国的抗日战士输血,都深受感动。村长齐文英、妇救会主任钟维业及广大群众纷纷报名参加医院组织的志愿输血队,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群众说:“白大夫和我们的友谊,真是用鲜血凝成的啊!”


搜集整理:赵成玉 徐德新

十六、垫路

1938年,八路军的后方医院设在灵丘杨家庄。这里山高石头多,出门上下坡,街上坑坑洼准,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稍不留心,就摔倒了。白求恩同志到杨家庄后,看见这样的路给伤员带来了困难,就向卫生所提议:“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该者伤病员考虑。这个村子路不平,我们要把它修好。”第二天,白求恩同志在完病房,就扛上铁锨,带领医务人员去修路。的人们看见自大天带头修路,很受感动,便三三五五自动和白大是一块儿干了起来。不到个星期,整个村庄的路都用砂石和黄土垫得平平整整。

过了几天,自求恩同志和老潘从医院走出来,发现路上少了块台阶石。前面的老潘同志一拾脚跳了下去,自求恩同志随即问:“伤员能跳下去吗?

“不能。”

“这是伤员每天要走的路,应该给他们铺好。”

白求恩同志发现墙根底下放者块四方石头,便和翻译把它拾了过来,放好垫平,又找了几块碎石填在缝子里,上去踩了几才满意地走开。


搜集整理:赵成玉 徐德新

十七、严谨的工作态度

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精益求精,从不马马虎虎。有一次,一位护士在药房里换药,从这个瓶倒在那个瓶,白求恩同志发现瓶里的药和标签不一致。他立刻把那个写错的标签刮掉写上对的,然后严肃地拍拍那护士的肩说:“亲爱的小同志,要知道,这种粗枝大叶的作风,是会治死人的,今后决不允许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我们要对伤员负责啊!”这位护士听了,又惭愧又感动。从那以后,这个护士的工作就认真了,再没有发生过差错。

还有一次,白求恩同志从手术室走出来,见院内铁丝绳上晒满了一长溜绷带,他上前用手翻了翻,见洗得千干净净,心里很高兴,便问正在院子里烧火煮手术器械的李瑞同志:“小李,这编带是你洗的吗?”小李马上站起来,跑到白大夫跟前,因为没有听懂白大夫的话,仰者头傻傻地望着他。这时王碰上翻译从手术室走出来,耐心地对李瑞同志解释说:“白大夫问细带是你洗的吗?”

“是。”李瑞同志腼腆地说。

自求恩同志我接着李瑞的头,笑嘻喀地说:“小同志,你的工作很好,细带洗得干净,对伤员健康大有好处,今后还应该这样干。”

李瑞同志是杨家庄人,那时才十四岁,村里派他给医院当看护。白求恩同志表扬他,他高兴地点着头,“嗯!嗯!”笑着,又转身去烧火煮器械去了,风箱拉得“呼贴,呼哒”地更有劲了。火苗“呼、呼”得更旺了,把小李的脸蛋映得红形形的,心里热呼呼的。

就这样,自求恩同志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


搜集整理:赵成玉 徐德新

十八、东征之前

在日寇向我冀中根据地发起猖狂进攻的时候,白求恩同志立即组织了“东征医疗队”,于1939年2月离开灵丘,开赴河北。但在临走时,杨家庄人民恋恋不舍,特意举行了欢送白求恩同志的大会。

2月17日那天,杨家庄好象过节一样,街道扫得比哪一天都千净。墙上、树上都贴着红绿标语。群众们听说今天要开大会,。白大夫要在会上讲话,所以,刚刚吃罢早饭,妇女就抱着娃娃、爷爷领着孙孙,人人手里拿着写有抗日口号的三角彩旗,向东岸戏台走去。一会儿,戏台前就黑压压地来了一大片人。

突然一个眼尖的小孩高喊:“白大夫来了!”人们不约而同地高呼:“欢迎白大夫”!“欢迎…”只见白求恩同志登上主席台微笑者向群众点头,刘政委和翻译站在他的两边。人们热烈鼓掌、欢呼。

刘政委宣布大会开始,欢呼的人们安静下来。政委说:“白求恩同志马上要离开我们村,到新的地方去工作。今天他要和大家再见见面,下边请白大夫讲话。”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使劲地鼓掌。白求恩同志微笑着,做了个手势,让大家坐下,接着就热情洋溢地讲起来。

“我来中国不仅是为了你们,也是为了我们。你们的抗日战争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援!…”

最后,白求恩同志举拳高喊:“动员起来,打倒日本法西斯”群众同声高呼。接着大家共同唱起雄伟嘹亮的抗日战歌:“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净;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净…”


搜集整理:赵成玉 徐德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