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成钟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灵丘城东北二十多里处。这里原先有一座龙王庙,庙后面有一泉水,名龙泉。以后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就取名“龙泉寺”。龙泉寺创建于唐朝,当时的建筑十分精巧庄雅,栋宇辉煌,庙貌森列,随坡就洞,散落有致。这里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明,草木畅茂,鸟鹊飞鸣,寺院内外苍松参天,杨柳掩映,寺前有股清泉,常年流水潺潺,风景幽静秀美,独据城北之胜。县志有如下记载:“有泉隋岩下,日夜成钟声。”

传说,从前寺院西面的山洞里,有股涓涓细流,和尚们吃的是那儿的水;牛羊倌们在山上放牧,赶着牛羊也去饮水,砍柴的人们吃罢烧干粮都要去那儿解解渴。

有这么一天,不知从何处来了个生人,山上转,水边转,转呀转了好半天,转罢也和当地砍柴汉一样爬倒身子去喝水。一般人渴了去喝水都是真的往肚里咽,可是这个人不一般,他大大地吸了一口却含在嘴里不往下咽,站起来急急忙忙地就走,就象賊偷了什么东西一样。这事一般人看不出来,更不注意。寺院里有老和尚此刻不知怎么自觉心神不安地难受,坐立不宁。神差鬼使般走出寺院,抬头一眼便看见这个生人鬼鬼崇崇的所作所为。老和尚素知水里有宝,他懂得,并且看出来这是个盗贼,于是赶快朝那人追过去。原来这个人是江湖术士,大有本事,前来盗宝。他有本事,老和尚有法力。他溜得快,和尚追得更快,即刻便追住了。“往哪里跑!"老和尚大喝一声,伸手使劲从那人背心“啪!"拍了一把。这个人还末提防,猛然被拍,禁不住“哗"地一下把这口水吐出来,就吐到寺庙前的一处石崖根里,想盗宝没有盗走。这个地方原来根本没有水,整块的石头连一丝缝儿没有,石下即使有水也冒不出来。怪气的是,这口水吐上去,立刻股清泉从干石头上嘟嘟嘟的冒出来。西面山沟里的那股水慢慢也就没了。老和尚叫人们就地将这儿往深凿了凿,四外往起砌了砌,砌成一个泉池,就象一眼方方正正又不太深的大口水井。非上又倚崖盖了个石门洞。以后,洞顶上慢慢也渗出水来,渗出的水自然一点一点滴入下面的泉池。令人神奇的是这一点一点的水適下去,击在泉水面上,除击起层层好看的涟漪外,能发出敲钟样的宏大响声,“嘡一”、“嘡一”,附近三五里都能听见有宝就有在这里!于是人们都称这泉为“龙泉”,称这寺为"龙泉寺”。这坐山也叫龙泉山了。从此以后,人们每提到“龙泉寺”便在前头冠之“滴水成钟”的美称。正如古诗所云(邑令纪瑛璇题咏):
日夜响钟声,
奇音借水成。
泉从山上落,
龙在地中鸣。
击去飞千点,
敲来振ー泓。
长教人猛省,
流韵起怀清。

这“龙泉”的水特别干净,三四尺深而清沏透底,里面有根银白绣花小针都能看见。而且不深不浅始终保持那个水平,千人万人往出舀舀不败,你不舀也不外溢。

那年,县里有这么个县太爷,他别处的水不喝,就喝龙泉寺的水。县太爷每天派一名公务人员给他赶上马去驮水。这天,天气不好,风卷雪花特别寒冷。驮水的人走到半路不想走了,从乐陶山村井里打了两桶驮回去。县太爷一喝,不对!于是把驮水的人叫前来,问:“你的水是从哪里驮的,嗯?”驮水人说:“龙泉寺。”县太爷瞪起眼:“你再说个龙泉寺!那龙泉寺的水喝到底没泥根儿,今天的怎么有了泥根儿?”驮水人一看哄不过去,只得如实讲出来。县太爷也原谅他,哈哈冷笑道:“你没去就说没去嘛,不该哄人。”驮水人怕县太爷加重处理,跪下便磕头央求:“老爷恕罪,老爷恕罪!”县太爷说:“快起来吧,你以后别哄人就是了。”从此以后驮水的人再也不敢偷懒,县太爷就一直喝着龙泉水。

龙泉寺的“宝”传说最终还是被那江湖术士盜去。县志上有这种记载:“有外境人过而识之,夜于岩下锤石,不知取何物去,自是绝响,寺寻废。”

龙泉寺几经战乱,严重损毁,现在只有残基瓦砾凄凄而在。


搜集整理:扶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