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县的来历

灵丘之名,早在战国时代就出现了。《史记·赵世家》载:"孝成王七年(前259),赵以灵丘封楚相春申君(即黄歇,号春申君)。”

要想知道灵丘县的来历,首先从赵武灵王说起。赵武灵王在位27年当中,进行了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实现了成功的邦交策略,执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创立了许多新制度,设置郡县、移民垦殖、修筑长城等等,这些改革、策略、政策、制度、措施,被称之为“主父之治”。

现在重点讲讲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赵武灵王(约前40一前295)名雍。他是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个国君,是一位社会改革家、军事家、政治家。他在位时(前325一前299),感到赵国在剧烈兼并战争时期,虽然有时能够战胜一些小国,但也遭到像中山(在今河北省定县一带)这样的邻界小国依仗强大的齐国势力经常的侵扰。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经常被打敷,甚至大将被擒去,城邑被占领。从赵武灵王元年(前325)至实行胡服骑射前的18年间,赵国就被秦、魏等国攻伐或打败6次损兵折将忍辱削地。这种状况若再继续下去,赵国会很快地被其他强国兼并掉的。赵国要想强大起来,首先必须在军事上进行改革。

赵国最初的疆域包括今天的山酉中部,陕酉东北角,河北西南部。东边是齐国中山,四边是秦国林胡(今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边是魏国、韩国,北界楼烦(山西北部至内蒙古阴山-带)。逾长城出无穷之门(河北张家口外)为东胡(张家口外长城以北)东北界易水为燕国。北方大多是胡人部落,这些胡人都是游牧民族。他们穿着“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靿”的服装。“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靿皆便于涉草"(沈括《梦溪笔谈》)。他们虽然和赵国没有发生过大战,但小的掠夺战斗还是常常不断。他们和赵国军队作战时,都是骑着马。又由于服装秀流,动作非常轻捷灵活,上下马非常方便;开弓射箭,运用自如;往来奔跑,迅速非常,这是胡人军事上的一大长处。而当时的赵国虽已开始使用骑兵和步兵作战,但仍多以车战为主,机动性较差。加以将士们身穿宽袍大袖,甲胄笨重,结扎繁琐,战斗时行动很不方便,更不利于山地作战,这是赵国军队的短处。赵国军队能不能采取骑射,改变装束,这在当时成了决定战争胜败的一个主要因素。鉴于这种情况,赵武灵王就决心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向胡人学习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提出革新,是顺应时代的进步措施,得到大臣肥义的积极支持,但也遭到叔父、公子成等人守旧势力的反对。赵武灵王批判了墨守陈规的错误论调,于赵武灵王十九年(公元前307),赵武灵王命令满朝文武官员和全国黎明百姓改穿胡服,学习骑射,并自己带头穿胡服,还亲自训练士兵,教他们怎样像胡人那样骑马射箭。不到一年的时间,赵国的新式骑兵就训练成了。赵国人民饱受各国统治者威胁、侵扰的灾难,都有反抗侵略的强烈愿望,再加上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的改革,使得赵国的军队威力大为増强。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率领全国军民,"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酉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又敗林胡,楼烦,正如《韩非子》上所说,“人众其强,辟地齐燕”。建立了云中(内蒙托克托)、雁门(右玉县南)、代郡(河北蔚县)三郡,疆界扩大到今天的河北西部,山西北部和河套地区。并筑起了东西长达260多里的长城。不久,赵武灵王让位给他的儿子赵惠文王时,赵国已是"七雄”中强大国家之一。赵武灵王实行的军事改革,是我国军事史上第一次把骑兵提高到军队的主力地位。对当时楚、齐等国也起了很大的影响,他们都先后实行了胡服骑射。

为了怀念赵武灵王的功绩,汉高祖十一年(前196)设置灵丘县。为何叫灵丘县呢?就是因为赵武灵王死后,衣冠葬于此地而命名。至今传说县城的西门外,有一座高10米,周长220米的土丘,就是赵武灵王的陵冢。1965年5月24日,将赵武灵王之墓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搜集整理:赵成玉

Top